「薑黃素」不等於薑黃!完整解析薑黃素的功效、副作用與 3 種提升吸收率的方式
你知道「薑黃」和我們平常料理使用的「薑」是不同的東西嗎?很多人會把這兩種搞混,而「薑黃」又跟「薑黃素」又有所差別哦!本文來跟大家介紹在料理跟保健食品成分中很夯的「薑黃」,營養關鍵來自於薑黃素。薑黃素對人體到底有什麼好處?又該怎麼吃呢?是否有副作用呢?本文將詳細解析給您。
薑黃是什麼?薑黃與薑黃素的差異?
薑黃 (學名:Curcuma longa),主要生長在南亞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亞,它的根部以及地下莖可以磨成粉做為調味料以及天然色素使用。薑黃當中的類薑黃素含量大約占 2-6%,當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薑黃素又只佔了當中的 80% 左右。而在日常生活的食物中,目前僅有咖哩中會使用到薑黃,但其中薑黃的含量並不高,因此不要搞錯「薑黃」並不等於「薑黃素」。
薑黃素功效、作用
談到薑黃功效,通常是指薑黃內的「薑黃素」,是主要活性成分,雖然只佔總重量的3%,但卻衍生出數不清的功效。「薑黃素」大致可細分為:
「薑黃素C1 (Curcumin)」
「薑黃素C2 (Demethoxycurcumin)」
「薑黃素C3 (Bisdemethoxycurcumin)」
一般商品薑黃粉中薑黃素含量高達3.14%(平均含量為1.51%);而咖哩粉中薑黃素含量少得多(平均為0.29%)。薑黃粉約有60%左右是碳水化合物,6-13%為水,6-8%是蛋白質,5-10%是脂肪,2-7%膳食纖維,1-6%的薑黃素。所以一般的薑黃粉主要是用於食物的調味香料,高純度薑黃素萃取物才能用於養生保健。
需要補充薑黃素的族群
-
夜貓熬夜晚睡
-
工作緊繃上班族
-
夜夜聚餐應酬
-
餐餐高油高鹽外食族
-
銀髮族保健需求
薑黃素的副作用
在美國,薑黃通常被認為可安全食用,用於許多食品中。當薑黃素(薑黃的活性成分)以大劑量服用時,可能會引起不適反應。另外,以下特殊族群應先諮詢醫師再服用:
- 孕婦及哺乳婦
- 膽結石或膽道功能異常者
- 有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
- 糖尿病患者如正在食用降血糖藥物時,請先諮詢醫師再來使用薑黃
- 胃食道逆流或其他胃部疾病患者
- 貧血和缺鐵者攝取大量薑黃可能會阻止鐵的吸收
- 手術前後兩週
- 草酸鈣結石患者
- 肝、腎功能不全者
薑黃素何時吃?吃多少?
薑黃素屬油脂性須搭配油脂補充效果較佳,建議飯後補充,亞尼活力薑黃特別加入胡椒鹼配方,幫助提升吸收率,因此飯前飯後皆可補充。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成人建議攝取量為,每人每日0~3毫克/公斤,建議攝取量是200mg以內。市售薑黃膠囊的薑黃素含量則介於100mg~200mg不等,換算約為食用1~2顆。
提高薑黃素吸收率的吃法
薑黃素因本身結構而不易溶於水的特性,造成人體吸收率低,也因為如此如何提高薑黃素的生物可利用率就變得相當的重要了!
- 加入黑胡椒:胡椒鹼(Piperine)是胡椒中的成分,可將薑黃素的吸收量提高多達2,000%。
- 加入油脂:薑黃跟油脂一起吃的話,薑黃素會更容易被體內吸收。
- 加熱:使用熱水沖泡可提升薑黃素在水中溶解度近12倍,有助提升生物利用率。
延伸閱讀
立即享優惠